关爱独居老人应重情感“接受”

位置:首页  »  老人趣事  »  关爱独居老人应重情感“接受”
日期:2023-03-29 16:25热度:加载中...

关爱独居老人应重情感“接受”

石岐区太平社区某阮姓独居老人家中离世多日后被邻居发现,据了解,去世的独居老人生前为人耿直,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乐善好施,喜欢独来独往,曾多次拒绝民政部门提供的“颐老一键通”服务,与外界最重要的联系工具就是家中的一部电话。 石岐区太平社区某阮姓独居老人家中离世多日后被邻居发现,据了解,去世的独居老人生前为人耿直,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乐善好施,喜欢独来独往,曾多次拒绝民政部门提供的“颐老一键通”服务,与外界最重要的联系工具就是家中的一部电话。

又闻独居老人悄然离世悲剧。新闻显示,阮婆婆长期无依无靠,在政府帮助下生活有了保障,接受了一些爱心帮助,但其最终的逝世结局还是让人唏嘘。应该说,相关部门、志愿者采取的关爱措施是积极的,但恰恰因为如此,也暴露出施爱不足、爱心不全的问题。

一是关爱行为的科学性不足

相关部门曾多次要为阮婆婆安装“颐老一键通”,以及安排社工定期上门清洁的服务,都被“固执”地拒绝了。试问,一位思维清晰还能写诗作文的老人为何屡屡拒绝爱心服务?其“固执”背后的原因有没有人专门分析过?

二是关爱行为缺乏技巧和变通

既然老人不愿接受“颐老一键通”服务,为何不可以考虑送其一部手机,方便其对外联系?老人捐款给助学基金,能不能让受助者上门劝慰,说服她接受爱心服务?

三是关爱行为的持续性有待提高

如果保持关爱力度,消除老人的顾虑,比如这批志愿者不喜欢,那就换一批志愿者,相信是可以找到她能接受的方式。

应该说,上述几点是现阶段关爱独居老人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,即关爱措施逐步推出,政府重视,志愿者介入,让许多老人感受到社会的爱心,但这些措施,尤其是心理服务还处在浅层水平,形象点说就是“走近身边”,但“难进心间”。无疑,独居老人的关爱工作还有极大地完善空间,必须认识到这种爱是一种情感互动的过程,不宜追求单方的大量情感付出,而应强调情感接受的效果。

首先,强调以人为本,及时关注独居老人的情绪和心理状况。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志愿者,应该学会以一种贴心的切入点开展工作,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,培养一种灵活人性化的工作思维,因为老人在长期独居的过程中,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,固然需要爱心帮助,但内心还是希望得到尊重与理解。

其次,借助专业资源,加强关爱行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指导。意识决定行为,独居老人的情感要素必须充分考虑,不妨借助专业力量科学解决。尤其是义工、志愿者组织应该有意识的引导、吸纳拥有专业资质和能力的人群,比如心理学方面的教师、医生等,借助相应的学科知识指导开展关爱工作,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最后,重视政策支持,构筑政府、社会、个人合力的爱心体系。现代社会,人口“老龄化”是不容忽视且正在发生的社会性问题,加上家庭“空巢化”的倾向,需要有政策支持,从宏观层面,引起政府、社会、个人的关注,共同构筑三者合力的爱心体系,让独居老人能接受到更广泛的情感资源。

【相关文章】

关爱独居老人应重情感“接受”

THE END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rjk.net/view/12631.html
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