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性是养生之本

位置:首页  »  修身养性  »  德性是养生之本
日期:2023-03-29 16:14热度:加载中...

德性是养生之本

在道德修养与养生的关系方面,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和养生家都把养性和养德放在重要的位置,甚至看成是“养生之根”。孔子提出“德润身”、“大德必得其寿”、“仁者寿”、“修以道,修道以仁”等观点。

仁,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同情、友爱的情感。寿,则有两层含意: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;其二是“死而不亡谓之寿”。也就是说,有些人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,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流传,其寿已超过常人。老子主张“少私念,去贪心”,认为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”。一个在物质享受上贪心的人,必然会得陇望蜀,想入非非,甚至损人利己,损公肥私,自己也会终日不得安宁,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。孟子提出了“爱生而不苟生”的积极养生观,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,认为必要时应该“舍生取义”。他的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,千百年来成为仁人志士的养德名言。他还倡导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社会风尚。他认为良好的修养与练气功一样,有益于人体健康,每一个人都应“善养浩然之气”。汉代董仲舒指出“养心靠义”,高尚的道德、情操可使人心情愉悦,心理健康。“夫人有义者,虽贫能自乐;而大无义者,虽富莫能自存。”

“故仁人之多寿者,外无贪而内清静,心平和而不失中正,取天在之美以养其身。”唐代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写道:“性既自善,内外百病悉不自生,祸乱灾害亦无由作,此养性之在经也。”张景岳在《先后天论》中写道:“唯乐可以养生,欲乐者莫如为善。”简明地道出了为善、快乐与养生之间的联系。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:“善养生者,当以德行为主,而以调养为佐”,提出了常存安静心,常存正直心,常存欢喜心,常存善良心,常存和悦心,常存安乐心等,作为养德要诀。

【相关文章】

德性是养生之本

标签:德性是养生之本  
THE END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lrjk.net/view/9979.html
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